文明实践|移风易俗新风吹 乡风文明入万家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宁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力在丰富载体、宣传宣讲、活动引领、典型示范等方面创新举措。通过多种手段并用,持续推进群众满意度工作,净化美化群众环境,营造文明和谐村风,为建设“活力新城、幸福宁津”打造了坚强有力的基础。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打造学习新高地

从过去的讲排场、比气派,到现在的比文化、比家风,文明乡风的观念在宁津县已逐渐渗透人心。走进宁津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里摆放着文化、科技、生活等各类书籍,不少村民正在认真阅读。西刘朝村的大学生刘晓蕊最近一有空就去读书,“学校还没开学,我发现文化书屋的书还挺全,在这读书看报能开阔视野。”  

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中,宁津县积极整合乡村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把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农民文化广场等作为文明实践主要阵地,并建立“建、管、用”结合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亲子阅读等丰富多彩的读书学习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为村民学习的新高地。此外,宁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还注重做好“学习强国”文章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给每一位党员、每一个群众。

志愿服务多样   满足群众需求

宁津县每村(社区)都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清洁家园、美丽乡村建设、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部分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执勤站岗、消杀防疫、理论宣传,还有的当起了“代购员”,为村民跑腿办事,把关怀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身边。多样的志愿服务,满足群众需求,让文明之花处处开遍。

随着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在宁津县每村(社区),农家书屋、文体广场成了热门去处,文艺骨干队伍、乡贤文化能人也成了最受欢迎的人,呈现出勤劳致富、科学致富的人多了,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人多了,损害他人利益的人少了等“六多六少”的喜人成果。经常性组织健康公益讲座、法治宣传、科学普及、文艺汇演等活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重大时间节点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性、普惠性活动,动员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

深化宣传教育  树立文明风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树家风,传家训,立家规”……在宁津县部分村庄的文化广场上,画着简明大气的图画,再配以言简意赅的标语和朗朗上口的歌谣,让旧墙变成美观而又会“说话”的文化墙,既文艺又兼具文化内涵,成为一道靓丽的美景线。

宁津县利用村内宣传栏、悬挂标语、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喇叭、志愿者入户宣传等形式加强移风易俗、尊老爱幼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对村内的诚信A级个人等先进典型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先进典型,放大社会效应,潜移默化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尚。目前,“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评选等文明创建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倡导着尊老爱幼、孝敬老人、团结邻里、助人为乐、勤俭持家的社会风尚。他们中既有乐于助人的模范,又有防“疫”先锋的典型,更是团结邻里的榜样。这些村民树立看得见、学得来的身边典型,必将推进移风易俗理念进入千家万户,示范带动村民争当先进、争做模范。

完善激励措施   建立长效机制

为调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使“要我干”转变成“我要干”的长效机制,宁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探索创新激励措施,制定以服务时长为基础的星级认定、公共服务、评先树优等志愿服务嘉许回馈机制,对志愿者及其家人入学、就业、医疗、交通、服务等给予一定的政策性激励。同时,推行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打造了积分商城,把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情况与积分兑换、享受服务、获取荣誉等激励挂钩,积极引导村民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

当下,移风易俗的新风,在宁津县越吹越强劲。在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中,群众的热情参与、制度的不断创新,让移风易俗新风尚在宁津大地上蔚然成风。文明新乡风,正在吹进宁津县的千家万户。今后,宁津县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再添新措施,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持之以恒,立足长远,攻坚克难,常抓不懈,以乡风文明滋养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