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 志愿服务再升温 服务群众零距离

“出门赶集买菜碰见志愿者在宣传食品安全知识,下地干活碰见志愿者在讲解科学种田知识,在广场锻炼碰见志愿者在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宁津县杜集镇居民段玉红说。如今,宁津县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集市商超、企业门店等生活生产领域,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成为宁津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4

志愿者起着调解器和减压阀的作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老百姓,拉近的不仅是彼此之间的空间距离,更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群众吹哨,志愿者报道”,有问题、有矛盾、有困难找志愿者已经成为了群众的习惯,志愿者用实事处理、实时服务、热心为民的志愿服务模式打通志愿服务的“最后一米”,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2

红马甲成为群众身边“好帮手”的象征。“志愿者的标志就是红马甲,看见红马甲,居民群众就看见了亲人。”福宁社区居民王清平说。宁津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统筹整合农业农村局、残联、卫健局、教体局等县级部门,吸收五老人员、文艺文化爱好者、大学生志愿者等群体,打造了农技指导、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18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定期在社区、村居、集市上巡回开展医疗健身、访贫问苦、星光助残、爱心家教等各种有意义、有温度的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让红马甲切实成为群众身边的“好帮手”,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3

小程序成为搭建党群连心桥的工具。在宁津,几乎人人都下载了智慧宁津App,依托智慧宁津App,设立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云平台,总结创新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组织认单、政府买单的“你点我供”运行机制。八里堂居民刘锋发现村里的沟渠由于雨水冲洗,加上常年失修,已经直接影响到农户的灌溉,于是立马通过智慧宁津App中的志愿服务云平台群众点单功能,在手机上发布了寻求志愿者帮忙的志愿服务活动信息。从开始发布信息到解决问题,只用了短短一周的时间。利用志愿服务云平台群众点单功能,精准化对接群众需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与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紧密结合,密切了党群关系,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截至目前,群众点单活动共计1100余次。

1

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宁津新的名片。现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种子已在宁津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2021年,宁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功入围全省“十百千”典型培育计划,有望成为山东省重点宣传推广的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之一。9月份,《“智屏融合”让党的声音进万家》、《小剪纸刀裁出文明实践大主题》入选为山东省文明办典型案例。宁津县围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政策宣讲、弱势群体关爱等内容,打造了受群众欢迎的“移动门诊”、“田间课堂”、“星光助残”、“爱心家教”等21个特色品牌项目,开展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共计4.2万余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8万小时,切实打通了关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