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红马甲“码”上行动 ,为群众健康加“码”

为加快推进场所码推广应用工作,宁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志愿者“码”上行动,对场所码推广应用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场所码应设尽设,严防贴码不扫码、扫码走过场等问题发生,进一步落实防疫管控措施,为群众健康加“码”。

“码”力全开,线上线下硬核推广

 场所码设置好后,关键是应用。宁津县组织561个行政村1700余支志愿服务分队通过线上宣传与线下引导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广泛宣传推广场所码应用。

在线上,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播系统、公众号、视频号、微信群、朋友圈将县委、县政府关于场所码推广应用的工作部署和政策要求进行传达,营造“家家张贴场所码、人人打卡场所码”的良好氛围。

在线下,志愿者带头自觉扫码进场,并逐户逐店派发场所码全场景推广应用的宣传单,耐心向顾客、租客、企业员工等介绍扫码的重要性,宣传普及疫情防控政策和防疫知识,引导顾客进入商超、店铺等人流密集场所、企业员工上下班要自觉扫码,养成使用场所码的良好习惯。   

微信图片_20220421160950

“码”不停蹄,下沉一线巡查督导

“您好,请问该场所申领场所码了吗?”“进场人员扫码验码有严格落实吗?”志愿者们重点检查各类场所的场所码设置张贴和人员出入打卡落实情况,并对商超等人流密集场所落实进门戴口罩、测温、扫码、亮码、消毒“五件套”,以及人流管控、工作人员健康管理、个人防护等日常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志愿者深入各自辖区内沿街商铺、工厂企业等重点场所,通过“扫街”式巡查,督促各场所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设置场所码。

对于场所码陈旧、损坏或张贴不明显的,现场督促主体责任人进行更换。对于未申领场所码的各类场所,耐心宣传场所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申领流程和使用规则,现场指导主体责任人申请注册场所码,并提醒其将场所码打印张贴在入口显著位置,落实进场人员扫码登记,确保场所码申请和使用的准确率和覆盖率。

微信图片_202204211609501

“码”上行动,发挥公益岗志愿者力量

“小伙子,你说话文绉绉的,老百姓都不大懂,你换成大白话跟他们讲,他们爱听也信你。”最近一段时间,刚刚参加工作的宁津县宁城街道办事处康平社区党总支的志愿者王雨浩为开展“码”上行动伤了脑筋,口舌没少费可是工作成效却不大。

4月初,到公益性岗位上岗的志愿者周庆茹一针见血指出了王雨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周庆茹和王雨浩一起,将上级政策“翻译”成老百姓爱听、听得懂的大白话,讲清场所码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推动疫情防控工作迈上新台阶。

目前,“场所码”已在全县企业、村居以及餐饮酒店等各类场所实现全覆盖,共计申领“场所码”20000余个,使用超30万余人次。下一步,宁津县将继续组织志愿者督促各类重点场所、公共场所、经营场所等落实“一场一码”“应设尽设”“应扫尽扫”,推动场所码扩面应用,全面筑牢“数据围栏”,为群众健康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