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的战“疫”故事(一)


★开栏语★

为推动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汇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向住禹各级人大代表发出了《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的倡议书》,号召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和应急响应保障工作中。各级人大代表迅速行动,带头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第一时间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彰显人大代表过硬的政治品质和责任担当,为夺取疫情防控全面胜利贡献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从3月18日开始,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公众平台将推出《人大代表的战“疫”故事》专栏,陆续刊发人大代表的先进模范事迹,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和党员干部以先进为榜样导向,勇于担当奉献,奋力攻坚克难,切实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诺言,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



人大代表的战“疫”故事

(一)

迎难而上  奉献有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把疫情防控责任扛在肩上是人大代表应尽必尽的职责。”

3月10日下午,张庄镇启动首轮全员核酸检测,禹城市人大代表、张庄镇人大主席杨统军承担着协调十个组核酸检测的重要任务。为保证核酸检测全员、安全、有序、高效,他和镇领导精心制定方案,合理安排监测点,细化医务人员、机关干部分工,细化核酸检测流程,提前选择西赵村进行演练。

核酸检测必须出示预约码,时间紧、任务重,怎样让群众最快最安全完成预约?杨统军制定批量大规格预约二维码,贴在工作人员防护服后背上,安全、方便、快捷的方法,让张庄镇成为全市首个完成首轮核酸采样任务的乡镇。

3月16日凌晨两点,第二轮核酸检测开始了,杨统军用大喇叭在郝胡村发出“召集令”,李元庄、董庄、毕庄、后王等村也开启了连轴模式。凌晨5点,历经20多个小时的连续作战,杨统军带领的团队圆满完成了5个村1200余人的核酸采样工作。

3月17日一大早,前黄村69岁老人的家人电话称老人需到医院取出化疗辅助器,求助人大代表将老人送医院就医。杨统军跟领导协调后,马上驱车把老人送到医院就诊,患者感动热泪盈眶。杨统军说:“只要群众有需要,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会第一时间站在人民身边。”


守望携手  共克时艰

在禹城市张庄镇绳王村有这样一对“抗疫夫妻档”——肖霞和苑宪才。肖霞有双重身份:禹城市人大代表、绳王村党支部书记,疫情当前,这对夫妻共同携手,共抗疫情,为绳王村村民筑牢了安全屏障。

“作为人大代表、中共党员,在关键时刻就得站出来,必须冲锋在前。”疫情突然爆发,肖霞带领党员们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工作,与村民积极沟通,耐心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构筑起了严密的防控线。

“现在是特殊时期,我们一定要把卡口看好,守住绳王村安全第一关”肖霞的爱人苑宪才是绳王村的一名网格员,当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后,第一个站出来请战。

白天,夫妻二人运送群众紧需的生活物资、药品,对全村进行消杀工作,晚上同村干部一起开展疫情防控巡逻、宣传,疏导村民,连续几天不停歇,体力严重透支,二人虽近在咫尺,却无暇交流,一个眼神就是给双方最大的鼓励。

“大家一定要把口罩戴好”“不要扎堆!相互之间保持一米以上距离”核酸检测现场,肖霞嗓子喊哑了,但她心里想的只有“我是人大代表,保护好我们村的村民是我的职责。”人大代表的信念在她心里扎下了根……

同舟共济  蓝天战“疫”

李登民,禹城市人大代表,3月10日以来,带领禹城蓝天救援队坚守在抗疫一线,先后对禹城市326个小区,131个幼小初高学校进行了全方位消杀,工作持续近20周。

“像隔离点,方舱医院,需要每天消杀一遍,经常是换人不停机器,24小时连续作业。”接到救援任务后,李登民召集志愿者,组成了1000多人的救援队伍,队员们背着30多公斤重的弥雾机,常常一干就是一整天。消杀范围涉及广,人员组成复杂,输送确诊病例到隔离点,直接接触者与间接接触者的行动轨迹,9个三无小区,方舱医院等,使消杀工作难度大,风险高。队员去哪儿消杀,回来后如何自我防护,防疫物资的安排等等,需要李登民去安排协调。

“每天能接到七八百个电话,有市民求助,有志愿者咨询,也有捐赠物资的。”每接完一个电话,李登民及时登记在册。“很多队员连续三天没有休息了。”虽然辛苦,但看看两次核酸检测结果,李登民心里感到了欣慰。

“作为人大代表,践行诺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应尽的职责,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