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有你 才“州”全|齐河:厚植人才沃土 汇聚发展动能 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3023

厚植人才沃土 汇聚发展动能

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去年以来,齐河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落实人才引领发展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智力支撑。2021年位居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19位;获评德州市首个山东省创业型城市;入选2020年度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坚持党管人才,扛牢兴才强才“硬责任”

  先后召开9次会议,部署人才相关工作。将“百千万人才集聚计划”列为县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被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重点关注项目;实施乡镇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新上返乡创业项目51个。投入2.5亿元,用于人才项目支持、科研平台建设。组建国有人才发展集团,帮助企业精准招才引智。

推动政策创新,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引才观,优化人才政策,人口净流出局面实现扭转。近期,通过“双敲”行动统计,全县常住人口较2020年增加4万余人。对事业单位人员,做到“零门槛”。启动异地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回引;取消教育、卫生等人才引进各类限制,去年以来累计招聘、回引1700余人,超往年4倍。对产业领军人才,突出“含金量”。对“高精尖”人才最高给予5000万元重奖,先后吸引27名省级以上领军人才来齐创业,3人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对高校毕业生,增强“吸引力”。对大专到博士学历人才,除享受市级补贴外,每月再分别给予补贴。2021年,全县高考录取大学生3146人,回流大学生3570人,回流人数首次超过录取人数。对乡村创业人才,体现“扶持性”。对创办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个人,发放贴息担保贷款1004笔、9559万元,新增农业经营主体410余家。

建强平台载体,搭建育才用才“主阵地”

  一是壮大产业平台。做大做强县经济开发区、黄河国际生态城、齐鲁高新区,吸纳就业超5万人。二是做强科创平台。创新成立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党委,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75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237个。百多安公司董事长张海军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品获得第四届山东省专利奖一等奖。投资20亿元,建成50万平方米的齐鲁科技小镇,中关村意谷获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引进优质项目120余个。永锋集团、森峰激光在德国、瑞士等地设立研发机构,吸纳外国人才61人。三是搭建高校平台。与山东大学共建新材料与智能装备研究院、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大产业园,与济南大学共建中德工业设计创业园。引进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县职业中专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开展合作办学,推动永锋集团建设山东德州智能制造职业学院,打造全省职业教育发展高地。

做优服务保障,构筑重才留才“生态圈”

  一是提升城市承载力。以一线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齐河,增强吸引人才、成就人才的城市魅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县城、中国创新创业最具发展活力城市、中国宜居宜商宜游最具魅力城市。与齐鲁医院合作共建县医院新院区,省地共建省妇幼保健院齐河院区,与山大、山师等名校开展合作办学,让各类人才以县级消费成本享受省会高品质生活。二是提升城市“青和力”。新建文化艺术中心、钻石体育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万达广场开业运营,引进名品名店200余家,宾馆、商务酒店8家,留住年轻人、吸引年轻人,集聚更多人气、才气。建设12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人才在齐河工作满10年后,可以成本价购买;打造10处“驿站式”人才公寓,提供500张免费周转床位,为外来年轻人创新创业打造温暖的家。三是提升人才向心力。县领导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43人。深化人才服务“一次办好”改革,发放无抵押担保“人才贷”1100万元。

  下一步,齐河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锚定“打造百万人口城市”的发展目标,以最优生态实现青年才俊荟萃、人才近悦远来,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为德州发展贡献更多齐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