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五为”志愿服务项目展示

图片

图片


德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五为”志愿服务项目展示



德州市慈善总会志愿服务项目

图片

项目名称:“爱与陪伴  心灵呵护”志愿服务项目

项目内容:

活动采取每月一个主题的形式开展,围绕关心关爱老年人精神生活,对患病老年人进行心灵的引导和呵护,使老年人正视死亡,不再畏惧。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让老年人的情绪更加稳定。每月活动主题,带领老年人做手工锻炼老年人灵活动手的能力;组织表演精彩文艺汇演,让老年人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定期组织律师志愿者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普法讲座、解答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等。

德州市社会工作联合会

图片

项目名称:爱心义剪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活动

项目内容:以加强农村和谐幸福社区建设、增进邻里关系为目标,德州市社会工作联合会链接社会资源,邀请美发师志愿者走进德城区二屯镇张牌村,为社区老年人开展义务理发志愿服务活动,用一把小剪刀为纽带为社区居民创造互助互动机会,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德州市义工志愿者联合会

一、经济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从2022年3月开始,德州市义工志愿联合会承接德州市经济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下属各站所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市委宣传部、文明办规定,全面落实志愿服务内容。


二、关爱未成年“心灵之窗”眼健康公益行

2022年,以社区为单位,在离近家长最近的地方(社区委员会、幼儿园、小餐桌、各种培训机构、学校等),避开孩子们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免费提供“慧眼健康视力管理系统”,广泛开展针对家长为主孩子为辅的近视防控知识普及,激发家长在近视防控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对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


三、“爱心理发 温暖前行”

2022每周四,德州市义工志愿者联合会河东阳光分会在青龙谭小区红色驿站,开展以“爱心理发 温暖前行”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免费为年岁较大、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义务理发、推拿按摩等贴心的志愿服务。


四、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共享新时代生命阳光

2022年1月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德州市义工志愿者联合会心理辅导专委会走进校园,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课程,从追求形式转向追求实际效果,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深度及广度,让学生能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纾解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专委会与学校、家庭一起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的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协助学校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保障心理健康课程正常开展。

德州市怡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德城

图片

项目名称“银龄手牵手 暖暖编织情”志愿服务项目

项目内容:“银龄手牵手 暖暖编织情”志愿服务项目,于2020年6月启动,志愿服务队成员20人,平均年龄60岁,多数志愿者为社区退体老党员。志愿者们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为辖区群众进行旧物改造、手工编织、缝补衣物等,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引领作用,用志愿服务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社区居民共同创建美好生活。项目被评为德城区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典型。作为新华街道唯一一支队伍,参加2021年“文明实践  志愿同行”德州市志愿服务展示交流活动。项目运行至今,共开展志愿服务100余次,受益人群200余次,媒体报道10余次。

乐陵

图片

图片

项目名称:乐陵市志愿服务温暖“三留守”人员

项目简介:乐陵市高度重视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工作,2017年积极探索创新实施了“365暖留工程”。寓意是:“让留守人员一年365天,天天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乐陵市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来实现落实好农村留守群体关爱服务工作。2018年,建设起了“和乐同行”志愿服务总队,下设79支志愿服务分队,根据各志愿服务队职能,创建365暖留志愿服务项目。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搭建阵地、锻造队伍、创新载体、提标扩面等举措,保证“365暖留工程”的落实。365暖留工程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使留守人员留有所养、留有所乐、留有所学、留有所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图片


具体详情扫码查看


图片

图片

项目名称:乐陵50余个“乐帮”项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项目简介:2021年1月,乐陵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融合,实施“乐帮”志愿服务项目。结合每月主题党日、节日节点、社会热点,全市各单位开展“乐帮”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每月固定到村内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家中帮打扫、帮换洗、帮联系、帮解决等,通过项目化运作、精准化对接、常态化开展,实现为民服务到村居社区、进千家万户。

图片

具体详情扫码查看

陵城

图片

项目名称:“彩虹桥”扶贫助困志愿服务项目简介

项目简介:“彩虹桥”扶贫助困志愿服务项目是由区乡村振兴局(原扶贫办)牵头,民政局、教体局、团委、妇联、残联等6个单位的志愿者成立的爱心志愿服务团队,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等贫困弱势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常态化扶贫助困志愿服务活动的项目。“彩虹桥”扶贫助困志愿服务队自2020年9月份成立以来,通过入户走访慰问、政策宣讲等形式开展活动约20余次。五十多名队员众志成城,积极贡献自己的爱心与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搭建起扶贫助困的“彩虹桥”,在全区形成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良好氛围。


图片

图片

项目名称:“爱心妈妈”关爱孤贫儿童志愿服务项目

项目内容:“爱心妈妈”关爱孤贫儿童志愿服务队,致力于为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营造一片更加纯净、温馨的成长天地。解决困境守儿童家庭教育、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使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管理。“爱心妈妈”将在每个月抽出一天时间通过电话或走访的方式对受助孩子进行慰问和关怀,以朋友关系为基础,建立相互的信任,让孩子们拥有信任感,针对孩子反馈的问题及需求有针对性进行解决,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


图片

图片

项目名称:“春雨”家校共建服务队 关爱困境、留守儿童活动

项目内容:2022年2月9日,陵城区“春雨”家校共建志愿服务队联合陵城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和济南境界公益基金会,开展关爱困境、留守儿童活动。此次关爱活动不仅给孩子们带去了物质上的支持,更多带去了精神上的鼓励。扶贫先扶志,志愿者纷纷筹划如何给孩子们更多的人生规划的引领和辅导,共同托起更多孩子的未来。


图片

项目名称:关爱儿童安全“不要烫伤我的童年”项目

项目内容:

1、在关爱儿童安全“不要烫伤我的童年”项目中,德州市陵城区弘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直以“少一个再少一个烧烫伤者,多一个再多一个幸福家庭”为使命。共同为实现烫伤急救知识人人知,逐年降低本地区烧烫伤发生率目标而努力,借助国家、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的力量,得以真正能够帮助到孩子们。

2、此项目以课堂宣教的形式,帮助0-13周岁的在校学童;学龄前儿童、幼儿园、小学等维服务对象,宣教预防烧烫伤的防范意识,使得90%的参与者关注儿童和家庭的烧烫伤预防及烧烫伤“冲、脱、泡、盖、送”急救知识普及;并通过有趣的实验环节,让孩子们更直观的知道烧烫伤的危害,并且发放宣传资料、“烫烫小怪兽”小粘贴等材料,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


图片

陵城区弘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项目

项目名称:“暖阳助老一对一”项目

图片

具体详情扫码查看

庆云

图片


项目名称:小城大爱·关爱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志愿服务活动

项目内容:小城大爱·关爱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志愿服务活动旨在为辖区内60岁以上的贫困家庭老人进行免费体检,体检内容涵盖了常规化验及中医CT、四诊仪等国内最先进的中医体检项目,旨在关爱贫困家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为他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武城

图片

项目名称:“红马甲”搭建百姓新舞台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项目内容: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命脉、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文化自信的深远力量,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我们的节日”焕发新时代活力。


图片

项目名称:“红马甲在行动”志愿服务项目

项目内容:由武城镇机关志愿服务队125名志愿者,与全镇557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每月制定帮扶计划、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宣传政策,宣传国家的扶贫政策,解答贫困户的疑惑,做到扶贫知识讲透、政策宣传入心入脑。

二是完善资料,帮助贫困户完善档案袋资料,包括身份证等各种证件,特惠保卡,各项收入证明等,方便贫困群众办事。

三是解决困难,入户了解贫困户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等情况,帮助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处理。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帮助贫困户打扫庭院,办理相关报销手续,捐赠相关物品,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四是征求意见,征求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询问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理清帮扶思路,制定帮扶工作方案,确保结对帮扶工作有序推进。  


图片

项目名称:县总工会开展“心理讲座”志愿服务活动 

项目内容:为进一步促进职工身心健康,提升幸福感,县总工会每年九月至十月都会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心理讲座”志愿服务活动,针对压力对工作产生的影响、压力的呈现与应对措施、舒缓情绪的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目前职业女性生理和心理健康、情绪如何管理等几个新时代女性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心理咨询师用身边的实例和亲身经历深入浅出的进行讲授,让职工群众树立了更加正确的教育观,推进了良好的家风建设,促进了家庭和事业的双丰收。


图片

项目名称:扶危济困 关爱困难群众志愿服务项目

项目内容:深入空巢老人家庭和敬老院,慰问空巢老人,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打扫卫生等。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把温暖送到他们身边。深入困难家庭,开展“为困难群众送温暖志愿活动”,通过为困难群众收拾屋子、打扫庭院,与困难群众聊家常,询问近期生活和家庭状况。

临邑

图片

图片

图片

项目名称:临邑县“临里邑家亲”志愿服务项目

项目内容:以常态化、制度化为着力点,明确倡导志愿服务人人为、日行一善人人做,全域开展“红色代办”“关爱留守儿童”“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临’里‘邑’家亲”志愿服务项目品牌。


图片

项目名称:“幸福28”志愿服务项目

项目内容:自2015年9月,临邑团县委、县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邢侗街道团委每月28日为邢侗街道凯旋社区与广场小区居民提供理发服务,截至目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服务社区居民2400余人。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居民们提供了生活便利,同时这些青年志愿者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在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


图片

图片

项目名称:“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项目

项目内容:由县妇联巾帼志愿服务队策划实施。2020年5月,县妇联发起“牵手扶贫.温润童心”爱心妈妈结对帮扶项目。通过公开招募,为全县120名困境儿童寻找到爱心妈妈239名,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不定期为困境儿童进行亲情连线、赠送图书、进行学习或生活必需品捐赠、开展假日活动、陪结对儿童过生日等。项目开展以来,239名爱心妈妈已到结对儿童家走访2000余次,助力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图片

项目名称:临邑县“阳光童年 成长行动”志愿服务项目

项目内容:临邑县“阳光童年 成长行动”志愿服务项目通过链接县直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专业心理工作者、爱心妈妈团等力量,为有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资质的乡村教师开展赋能训练和心理建设,培育乡村师资队伍。组织留守妈妈开展亲子阅读,结合家庭家风家教工作,开展SA训练课妈妈班,为留守妈妈赋能,提高留守妈妈的情绪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亲子沟通能力。针对乡村小学留守儿童开展体验式情景课堂,从儿童道德发展、儿童情绪情感管理、处理应激事件等方面进行训练,提高儿童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以此加速构建“政府、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

夏津

图片

项目名称:“牵手关爱,共托梦想”关爱服务

项目内容:为进一步将困境儿童关爱工作落到实处, 自2018年以来,夏津县关工委联合妇联、团委、民政等部门和社会组织,在全县组织开展“牵手关爱,共托梦想”关爱服务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共覆盖到全县14个乡镇(街道),在持续开展的各类校园公益支教、社区公益课堂、家校外研学游、带阳光少年回家过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52名夏津县公益支教教师和78名“爱心妈妈”为众多“困境儿童”带去优秀教育资源和情感关怀。

图片

具体详情扫码查看


图片

图片

项目名称:孤困儿童《阳光少年团》研学活动

项目内容:

       夏津县在提高儿童福利政策保障力度的同时,意识到相对于政府整齐划一的儿童福利政策,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够更加有效的满足大量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儿童的需要;在治理理念的引领下,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够提供政府不能包办的大量服务型救助,从而使社会救助的物质供给向更多的服务困境者延伸,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进一步改善孤困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生活,提升城市社会福利的总体水平。为此,夏津县民政局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公益项目为载体,引入市场机制,盘活整合资源,重点扶持夏津县暖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打造了《阳光少年团》孤困儿童关爱服务品牌,倡导为孤困儿童去标签化,先后组织开展了《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学党史 感党恩 品端午活动》《学习未保法 护航花季行》等孤困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主题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安全教育、心理疏导等特色服务。通过《阳光少年团》的各种研学活动,实现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并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坚决杜绝流于形式的表面关爱行为,我们不单单是给予物质上的资助,更注重的是与孩子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关怀,建立感情链接,给与精神和心理上的依靠,同时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

      通过活动开展,有效提升了孤困儿童和留守儿童的自立自强、自我保护、集体融入能力,树立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障了特殊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