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街道:扶贫一线党旗飘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向贫困发起最后的冲锋。无数共产党员如同战士出征,首当其冲,深耕一线,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斗志,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克服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跨越难以尽数的重重关卡,带领贫困群众奔向美好新生活的康庄大道。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党建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宁城街道整合组织资源、发挥组织优势、凝聚组织力量,思想上“绷紧弦”,行动上“拉满弓”,推动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街道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抽调3名骨干作为专职人员充实到扶贫站。安排48名中层以上干部担任帮扶责任人对接贫困户64户111人,认真落实“1211”帮扶机制。卫健局、巡察办、政协等县直单位部门成立帮扶小组对辖区贫困户进行对接帮扶,真正把党建组织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合力。

精准施策--细致入微,千树万树梨花开。拆掉破旧的土坯院墙,建起牢固的砖瓦墙;换掉年久失修的木门,装上崭新的不锈钢门窗;推倒了蚊蝇“唱大戏”的旱厕,建起了干净整洁的水冲式预制卫生间;闲置物品摆放有序,房屋内外洁净如新......“洁净庭院+脱贫攻坚”行动热潮犹如一阵春风浸润贫困群众的心灵,一方方“洁净庭院”在帮扶责任人、帮扶单位及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焕发光彩。

西张县网格年过花甲的任华治孤寡一人,患有高血压,常年服药,日子过得比较清苦,是街道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家庭之一。西张县网格党支部了解他的情况后,给他在家门口找了一份保洁工作,每月700元收入,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洁净庭院改造以前,家里的墙皮发黑发黄脱落严重,每逢下大雨,院内泥泞不堪。如今,在社区、街道、县直帮包单位的共同帮助下,居住环境大变样。

在精准帮扶下,张秀网格邢贵忠在一中食堂承包窗口,他的致富梦想实现了;路庄网格路连富居住环境变美后,心情也不一样了,每天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了;西张县网格任菲菲家尝到了在家编藤椅的甜头,对生活的信心更足了......

一人包一户、一户一方案,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洁净庭院”的创建是街道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一部分。今年以来,还为15户贫困户办理了特惠保险理赔业务;为2名贫困户学生落实雨露计划,每人发放3000元补助金;为除拆迁户外的43户贫困户完成房屋安全等级鉴定。

一枚枚党徽映照着一颗颗炽热的初心,一股股正能量改变着一家家的生活面貌,一个个灿烂的笑脸定格在一张张贫困群众的脸上。

以人为本--亲民爱民,一枝一叶总关情。汛期当前,贫困群众家中房屋有无漏雨?院里院外是否排水通畅?潮湿天气对他们身体有无影响?……这些关切既是牵挂也是动力,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冒雨到辖区贫困户家中走访排查。“有困难及时联系帮扶责任人和社区,咱街道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大家!”这份叮嘱不是寒暄,不是口号,是承诺,更是责任!

今年4月23日,我县疫情防控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党员刘燕松再次来到帮扶对象厚兰荣厚大娘家中,这次他来的目的,不是平日里的扶贫走访,而是要带她去一个地方。原来,最近一个月,厚大娘感觉身体不适、手脚发麻,但自己总觉得是老毛病,不愿看大夫,刘燕松在得知这个情况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通思想工作,并专程开车接她去医院做检查。

72岁的厚兰荣是2013年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伴去世多年,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平日里自己生活。到了医院,刘燕松细心地帮厚大娘填病历、挂号、缴费,在诊治过程中一直搀扶她,不住地询问她有什么不适,还有什么需要。这样的楼上楼下忙前忙后,刘燕松的衬衫早已湿透,旁人看到他对厚大娘的悉心照顾,纷纷称赞老人的这个“亲戚”可真贴心。病看完了,刘燕松将老人扶进车里送她回家,并将医院开具的药品交到老人的手中。“大娘,给您拿的药一定要按时吃,今后不论身体有什么情况或是生活上有任何困难,您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会尽我所能的帮助你解决,我啊就是你的‘亲人’!”听到这里,老人眼含热泪,连连感谢。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为了“两不愁三保障”真正落地,帮扶责任人帮助贫困群众学手艺、勤致富、医疾病,事情做了一件又一件,政策讲了一遍又一遍,访贫问暖去了一次又一次……其实,那些沾满泥点的裤腿、浸透汗水的衬衫、黝黑通红的面庞,不正是共产党员们在扶贫一线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的最美印记吗?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放眼望去,在已经脱贫的地方,共产党员未雨绸缪、夙兴夜寐,尽最大努力不让一户群众返贫。在还未脱贫的地方,共产党员更是殚精竭虑、冲锋在前,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一户群众掉队。

    在决战决胜的最前线,党旗始终在高高飘扬……(王晓文)